找到相关内容124篇,用时87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入禅之门》序

    《入禅之门》序  据闻佛陀初成正觉时,原本并不想说法,曾谓:“我法甚深妙,无信云?辛勤所证法,显说为徒劳,我宁不说法,疾速入涅槃!”经上这类记载,透露佛陀对佛法是否能够被普遍接受,正确奉行,并不抱太大的希望。虽然在佛教史上,流传久远的佛教,曾经在许多时代、许多国度上兴盛过,但这只是一般性看法及佛教自身的立场。倘若从整体人类历史的角度加以考量的话,则会发现:佛教在群体社会的舞台上,只是微末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1359460.html
  • 佛与菩萨有什么不同?

    ,同是清净的,象征希望和幸  福,所不同者:太阳光给人以热力、光明、幸福和希望:月光给人以清凉、安宁、  幽静的感觉。  问:药师经里忻说的十二神将,对于世人有助益?  答:所谓十二神将饶益有情,乃是护持药师如来的功德法,而令有情众生获得这种功德  的法益。  问:菩萨对众生当诲以法义,?  答:“诲”是教导的意思,凡是菩萨对一切众生都要教导佛法之义理。  摘自《十方》19卷8期 ...

    圣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5064662.html
  • 佛法是消除烦恼热的清凉月

    十二年(公元592年),当年14岁道信来到天柱山山谷寺(今三祖禅寺),礼谒三祖僧璨。求曰‘愿和尚慈悲,解除我身上的束缚。’答曰‘是谁将你束缚住?’对曰‘没有人缚我。’‘既然没有人缚你,那你又求缚?...炎蒸,人亦烦恼,得水除,悉皆清凉。”。师父深入浅出地开示道:“性是体,心是用;犹如明月,月亮是体,月光是用,虽清辉遍照,月体本一。更当照了一切有形有像之外境及无形无相之心念,皆由自性本体所现而不住着;...

    宽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1367987.html
  • 因缘所生法

    后在菩提树下感叹地说:“我法妙难思,不信云”,“辛勤我所证,显说为徒劳”,“宁愿不开演,速急入涅槃”,既然是“妙难思”,那肯定不是所能轻易了解的,这便是《净名经》中所言“法离见闻觉知”,或《圆觉经》的“以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。如取萤火烧须弥山。终不能着”又如祖师说的“而知,虑而,皆是鬼家活计”,就是说佛陀当年证得的境界是脑筋逻辑的推理所不能达到的,这便是其妙难思之处;而我们一般了解的缘起...

    法溪行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1245490.html
  • 三身与往生

    方便假说耳。无量寿经所谓顾往生极乐,往生报土而成佛者,非即能往生之意,乃永久之后得生极乐,唯有愿无行,非是即能成佛,故非即时意乃别时意也,不然则摄论别时意作?  昙鸾大师虽然对于善导大师所主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767622.html
  • 白居易和李渤之九江缘

    常却做了一回泥水匠,不知白大诗人是否因此悟出了一些禅机。有一次(822年),白居易和李渤相偕来到归宗寺拜会智常,号称“李万卷”的李渤亦不忘向智常请教禅理。李渤问佛经中“须弥藏芥子,芥子纳须弥”作,...

    聂建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4291893.html
  • 问:为什么成佛?

    答:应化佛身,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为庄严。 问:法身佛遍一切处,何以凡人无感触。是否一佛有一法身佛。果尔,则法身佛将互受影响矣。究作。 答:凡人在迷,故无所觉。法身无相,诸佛共证法身,亦... 《古农佛学答问》摘录 问:何者为佛。 答:佛者得无上正遍智之人。教主之德号。其义为觉者。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。 问:佛是人欤。 答:在人道所见者是人。此为佛之应身。 问:为应身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2594772.html
  • 云山海月不关情

    ,祈求老师慈悲开示。”  “什么也不得,不什么也不得,什么不什么总不得的时候,你做?”石头希迁道。  药山不防石头有此一问,顿时张口结舌,无法答辩,石头茫然笑道:  “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,你还是到...总刚踏出方丈寮门,冯楫居士随后就来拜谒大慧宗杲禅师,听到大慧与妙总的对话,自信地拍拍胸脯道:  “刚才和尚您所举的药山禅师悟道因缘的公案,弟子我可以领会其中妙意!”  “喔!你作理解呢?”  “什么...

    依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1352137.html
  • 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──与传道法师对话录之二

    会心一笑、似有所悟。然,如今重读经文,总觉还有参不透之处。如该经所说之“自性”应作?“自性”与“无念为宗”的关系又如何?而〈无相颂〉之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又该怎样诠释?  《六祖坛经.行由品》记载,五祖弘忍大师(602~675)三更传法,为说《金刚经》,慧能言下开悟,遂启弘忍言:“期自性本自清净,期自性本不生灭,期自性本自具足,期自性本无动摇,期自性能生万法。”此“自性”一词,...

    邱敏捷 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468448.html
  • 倓虚法师的“大乘起信论讲义”给我对‘佛’十足的‘信’心

    笃信。要知,佛法最重理解,凡有疑问必须加以探讨,只有断疑始能生信。《大智度论》有写:“世间人心动,爱好福果报,而不好福因,求有不求灭;先闻邪见法,心着而深入,我是甚深法,无信云?”可知佛法大海,如...不一也不异,会之于一心,成二转依号,倓虚法师的“大乘起信论讲义”中说,此一心‘理事’二转依号,谓之大乘。‘信’是义者,乃自心得自心之止归。觉照是义者,乃自心得自心之观念。此之谓一心止观。如是止观久之...

    李钦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34183416.html